時間:2016-11-29 來源:太原愛爾眼科醫院
【摘要】今年5月份以來,眾多網站和媒體紛紛援引一則外媒(《每日郵報》Daily Mail)消息,對加拿大一家名為“Ocumetics科技公司”研發的一款“仿生鏡片”進行了密集報道。...
今年5月份以來,眾多網站和媒體紛紛援引一則外媒(《每日郵報》Daily Mail)消息,對加拿大一家名為“Ocumetics科技公司”研發的一款“仿生鏡片”進行了密集報道。
以下截圖源于“Ocumetics科技公司”官網,截圖中文字對這款“仿生鏡片”集中進行了詳細闡述。
譯文如下(供參考):
在脫離框架眼鏡或隱形眼鏡的前提下能看清任何距離范圍內的景物是大多近視人士的一個心愿。如今,這個愿望很快就會成為現實。
長達半個世紀以來,眼科醫生一直都在致力于研究一種人工晶狀體,該晶體可以幫助人眼實現任何距離范圍內的清晰視力。Ocumetics科技公司成立的初衷即為實現這一目標。采用先進的材料和生產技術,Ocumetics科技公司目前正在研發一種高度先進的人工晶體,該晶體可以幫助人眼實現任何距離范圍內的清晰視力。近視人士從此無需再佩戴框架眼鏡或隱形眼鏡,同時也可擺脫目前多焦人工晶狀體在有限距離范圍內方能實現正常視力的尷尬。
“近日加拿大Ocumetics科技公司開發出一種高科技仿生鏡片。研究人員表示,“安裝”仿生鏡片后(“安裝”過程僅需8分鐘),只要10秒鐘視力即可恢復正常。后期最佳視力甚至能超出1.0視力的兩倍。該公司的創建者加思•韋伯(Garth Webb)博士表示,仿生鏡片的技術非常安全,不會對眼睛產生副作用,佩戴者不會感到疼痛和刺激。同時也不存在散光或夜盲問題。目前這項技術正在等待加拿大政府的認可。
韋伯已于今年4月在權威眼科醫師會議上對外公開了“仿生鏡片”這項新興眼科技術。他表示在加拿大及其他國家政府認可該技術前,將會先進行動物實驗,之后再對視力不佳的人士進行測試。預計最快2017年該產品將問世。”
“非常安全、無副作用、視力好出兩倍……”“仿生鏡片”功效當真如此神乎?
愛爾眼科醫院集團太原愛爾眼科醫院副院長
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會員/屈光學會會員
山西省醫師學會眼科分會委員
愛爾眼科醫院集團屈光學組成員
美國AMO公司屈光產品中國區培訓講師
瑞士STAAR公司人工晶體手術認證醫師
簡介:
臨床眼科學專業畢業2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為眼科臨床屈光矯正及眼科視光學,在各類屈光矯正手術、有晶體眼后房型人工晶體植入手術(ICL)、白內障、青光眼、斜視矯正手術以及美容整形手術等方面均有豐富經驗。在國家級專業眼科雜志發表論文6篇,參編專著2部。
涉及“仿生鏡片”的報道中,部分報道以“10秒鐘視力快速恢復”、“非手術方式解決近視”博取眼球,其實是與事實不符的輿論炒作。Ocumetrics公司官方網站宣稱的8分鐘的鏡片“安裝”過程實質上就是通過手術進行晶體置換。
陳鵬副院長介紹,目前人工晶體手術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晶體置換手術。如治療白內障的人工晶體置換手術;另一類是晶體植入手術。如矯正高度近視的人工晶體植入手術(該手術在全球已開展20余年,其安心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大量而廣泛的臨床實踐證實)。“仿生鏡片”本身是一種人工晶狀體,其“安裝”過程實則為晶體置換手術:即將眼睛自有晶體摘除,更換為這種人工晶體。這種替換眼睛自有晶體的理念就和在年輕時把“可能退化的髖關節”更換為人工關節,或在年輕時把“將來有可能出現心臟病”的心臟更換為人工心臟一個道理。
此外不同于現有的在眼表操作的角膜激光手術,“安裝”仿生鏡片是一種需要侵入眼球內的手術。該人工晶體的材料尚未經過臨床觀察,其對眼內生理組織的影響諸如術后反應和感染風險等目前未知。該手術切口通常都有約2-3mm。因此對于Ocumetrics公司宣稱的未經大量臨床驗證、未經政府認可的眼科技術,敢問“非常安全、無副作用”從何而來?
眼睛好比一部相機,角膜、房水、晶狀體、玻璃體是人眼屈光系統的組成部分,晶狀體如同相機的鏡頭。外界光線經過人眼屈光系統的處理后,最終方能在視網膜上成像。因此,角膜、房水、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都會影響最后成像的結果。“眼睛各參數在人的一生中是在持續發生漸進性變化的?v使年輕時植入了一顆‘近乎完美’的人工晶體,卻無法維持終生完美視力。”陳鵬副院長表示。
近視的本質是眼軸變長使得光線經過眼睛屈光系統處理后,成像焦點最終落在視網膜前。而“仿生鏡片”只是單單改良了晶狀體的生理特性,諸如玻璃體、角膜等眼睛其他部分的生理特性并沒有相應提高。因而晶狀體即使得到改善,可由于近視者眼睛已改變的軸長、調節能力和視網膜變化等等,其視力仍舊無法實現超出1.0視力的兩倍。此外,陳院長強調,眼睛自有晶體在看遠、看近過程中可通過晶體的自由伸縮實現自動對焦。而目前人工晶體尚難以具備這一功能。更勿論隨著年齡增加,視網膜“分辨率”會降低,視功能也會下降……因此何以保證終生完美視覺?何以避免散光、夜盲等問題?只是更換一個鏡頭,何以說成像質量就能比以前更高呢?
從當前新聞報道原文中不難發現,Ocumetrics公司發布的“仿生鏡片”目前尚未獲得加拿大和其他國家政府的官方認可,且也并未進行動物實驗和人體實驗。以上信息無疑表明2017年消滅近視眼的新技術無任何臨床數據支撐,對該“新興技術”的描述只是包括韋伯在內的一些醫生的設想,目前并無實體產品。即使這項技術誕生,從其進入當地醫療機構審批到開展廣泛、大量的臨床試驗,其過程也是一個漫漫征途。屆時行業和公眾對于“仿生鏡片”這一新產品的認同和接受程度也暫且未卜。
任何一項新興醫療技術,從其誕生到投入臨床應用,一般均需經歷十余年時間的大量、廣泛的臨床實踐,待其臨床效果足夠成熟、穩定之后才能最終走向市場。因而對于類似“仿生鏡片”這一眼科新技術,無論研發機構抑或媒體等對其功效進行何種形式的宣揚,在其未經臨床數據驗證之前,對上述技術任何形式的蓋棺定論都為時尚早。
TAG:
交通指南 人才招聘 全國連鎖 網站地圖 在線咨詢 預約門診 | |
電話:4000-766-120 晉衛網復審【2015】第0009號 |
CopyRight © 2002-2015 www.heibct.tw All Rights Reserved. 隱私政策 | 網站地圖